可持续发展措施?
一、可持续发展措施?
1、必须加强宣传教育,努力增强全民族的人口意识、资源意识、环保意识。
2、必须始终坚持经济发展与控制人口两手抓,继续实行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控制人口数量。同时要努力提高人口素质,使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变为丰富的人力资源。
3、必须把经济社会发展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结合起来,大力发展环保产业。
4、必须把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与依法治国、加强法制建设结合起来。
5、必须把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与科教兴国结合起来,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减少资源的浪费和破坏的关键要靠科技创新。
二、可持续发展简写?
简写:“SD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可持续发展被定义为:“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它包括两个重要概念:需要的概念,尤其是世界各国人们的基本需要,应将此放在特别优先的地位来考虑;限制的概念,技术状况和社会组织对环境满足眼前和将来需要的能力施加的限制。”涵盖范围包括国际、区域、地方及特定界别的层面,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之一。
三、以人工智能和环境经济可持续发展主题,可以写什么题目的论文?
[1]孙兴华.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背景下的中国生态会计指南研究[J].中国总会计师,2023,(02):188-189.
[2]庞红琴.试论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与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的结合与发展[J].农家参谋,2022,(17):132-134.
[3]唐元龙.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南方农业,2022,16(10):66-68.
[4]张磊.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和对策[J].财富时代,2022,(04):201-203.
[5]汪国柱.林业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探讨[J].南方农业,2022,16(06):84-86.
[6]刘东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对促进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J].山西农经,2022,(04):52-54.
[7]李园,夏梁省.数字化建设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J].信息系统工程,2021,(11):121-124.
[8]曹丽,朱少英.不确定环境下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创新发展影响因素研究[J].今日财富(中国知识产权),2021,(10):225-226.
[9]樊自甫,吴云.城市数字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影响因素研究[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3(05):106-115.
[10]殷航.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及经济可持续发展策略[J].社会科学家,2021,(09):98-102.
[11]罗江枫.乡村旅游环境保护理念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21,46(08):160-163.
[12]吕华杰.新经济环境下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与建议[J].山西农经,2021,(13):45-46.
[13]吴云.数字经济可持续发展水平的测度研究[D].重庆邮电大学,2021.
[14]刘炜.中国工业智能化评价与经济可持续发展效应分析[D].南昌大学,2021.
[15]林佳洋.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相关问题探究[J].中国集体经济,2021,(16):15-16.
[16]曾祥坤.环境与耕地约束下经济可持续发展——基于东、中、西部的区域比较[J].安徽农业科学,2021,49(10):214-217.
[17]吴建华.探究生态环境保护与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J].中国集体经济,2021,(02):14-15.
[18]周婷,陈玲芳.环境信息披露对中国生态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启示——基于全球环境绩效指数的视角[J].武汉轻工大学学报,2020,39(06):47-50+65.
[19]方书雯.试论土地资源管理与经济可持续发展[J].基层农技推广,2020,8(11):113-115.
[20]许瑞恒,林欣月.多元补偿主体、环境规制与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J].经济问题,2020,(11):58-67.
[21]王东.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下水资源配置规划对环境影响分析[J].经济管理文摘,2020,(19):171-172.
[22]卞素萍.可持续理念下生态环境保护与美丽乡村建设[J].建筑与文化,2020,(08):189-190.
[23]王娟,张仲伍.山西省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时空差异研究[J].新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2020,37(03):336-344.
[24]谌爱国.探讨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J].农家参谋,2020,(17):39.
[25]苏海文.海洋经济发展与海洋环境保护问题探讨[J].农业与技术,2020,40(09):107-108.
[26]黄德生,陈煌,张莉,王宇,张彬,刘智超,吴舜泽.长江大保护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J].环境科学研究,2020,33(05):1284-1292.
[27]杨国强.浅论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与海洋环境保护[J].现代商业,2020,(09):121-122.
[28]曲晓东,李苹绣.真实储蓄研究的文献综述[J].北方经贸,2020,(03):86-87.
[29]李玉广.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探讨[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0,(02):18+22.
[30]王丽霞.环境保护与经济可持续发展融合共生策略研究[J].经济管理文摘,2020,(04):168-170.
[31]何里文,马瑜彬.资源环境约束下广西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J].中国市场,2020,(05):33-34.
[32]陈秉龙.林草结合在沙漠化综合治理中的应用[J].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2019,(20):10-11.
[33]张喆.环境资源与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探究[J].市场研究,2019,(10):39-40.
[34]吴利平.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J].智库时代,2019,(40):39+42.
[35]王海莉,孙巍.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探讨[J].地下水,2019,44(04):162-163.
[36]杨萍.草原生态保护与畜牧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J].畜禽业,2019,30(07):61.
[37]高一丁.数字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J].纳税,2019,13(20):225.
[38]裴蕾.深度解析:污染防治法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可持续发展[J].区域治理,2019,(27):50-52.
[39]余丹,杨涛,杨刚.上海市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9,36(06):55-58+66.
[40]童兴蓉.茂名市现代渔业经济可持续发展路径研究[D].广东海洋大学,2019.
[41]王紫涵.刍议绿色金融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J].智富时代,2019,(03):16.
[42]高振.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创新与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关系研究[J].现代化农业,2019,(01):15-18.
[43]张振昌.论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环境保护发挥的作用[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8,(11):160.
[44]王婧,陈晨.环境规制、技术创新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J].全国流通经济,2018,(17):25-26.
[45]包红燕.加强土地资源管理工作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J].现代经济信息,2018,(11):95.
[46]梁勇成.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环境保护的作用[J].化工设计通讯,2018,44(05):194.
[47]郎朗.浅析黑河市环境行政管理如何顺应经济可持续发展[J].黑河学刊,2018,(03):12.
[48]武平,郭巍,晋春杰,苏颖,徐武.浅谈我国电力与能源现状及解决途径[J].电气技术,2018,19(05):1-4+14.
[49]侯瑞环,徐翔燕.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与农业创新环境的相关性研究——以新疆南疆地区为例[J].安徽农学通报,2018,24(09):6-8.
[50]童健,储成君.环境规制、工业行业转型升级与经济可持续发展[J].管制评论,2017,(02):1-23.
[51]赵丽,赵娜.新常态下辽宁省民营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J].经济界,2018,(02):36-43.
[52]李卓然.论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环境保护发挥的作用[J].中国高新区,2018,(04):11.
[53]李潇,徐广才,王嬴.北京市郊区重点小城镇可持续发展评价[J].北京农学院学报,2018,33(03):103-107.
[54]李沛宸,董薇.浅谈环境保护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性[J].中国市场,2017,(30):164-165.
[55]张金梅,刘燕,段嘉蕾.基于赤道原则的商业银行环境风险管理研究[J].财务与金融,2017,(05):1-6+27.
[56]侯瑞环,徐翔燕.南疆地区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与农业创新环境的空间计量分析[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7,(31):55-56.
[57]向斌.关于农村旅游开发中的环境保护与经济可持续发展探讨[J].农业与技术,2017,37(16):255.
[58]李胜旗,邓细林.金融集聚促进了技术创新吗?[J].南京审计大学学报,2017,14(05):102-111.
[59]白晓明.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承载力分析[J].山西青年,2017,(12):279.
[60]薛伟贤,郑玉雯.生态文明视角下丝绸之路经济带复合生态系统构建研究[J].经济问题,2017,(05):15-20+62.
[61]张华.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环境保护发挥的作用探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7,(14):10-11.
[62]柳珊珊,陈文琪,冉启红.文物建筑居住者的保护义务与古建筑开发之间的矛盾研究——以安徽省西递宏村为例[J].价值工程,2017,36(13):48-50.
[63]付红艳.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工作[J].吉林蔬菜,2017,(Z1):52-53.
[64]张丽妮.生态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与策略[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7,(01):8.
[65]魏媛,李儒童.绿色发展视角下贵州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关系研究[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6,(12):155-156.
[66]王俊敏.生态文明视域下农村水环境保护机制探究——以苏北地区为例[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18(06):87-93+96.
[67]帕瓦达瓦蒂尼·桑达拉彦,纳格拉彦·维崴克,范连颖.绿色金融助推印度绿色经济可持续发展[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6,(06):51-61.
[68]金希.盘锦的“生态红黄蓝”——国家海洋局“海疆生态行”盘锦站[J].海洋世界,2016,(11):56-59.
[69]王世明,姜彦立.资源型城市绿色创新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以葫芦岛市为例[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8(05):695-700.
[70]陈辰.城市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基于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的研究[J].商,2016,(27):58-60.
[71]李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利益冲突及合理化建议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20):170.
[72]金哲,张慧智,崔明旭.朝鲜环境管理与可持续发展[J].人口学刊,2016,38(04):88-92.
[73]齐喆.资源环境约束下的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6.
[74]任蒙蒙.资源型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D].延安大学,2016.
[75]刘勇,范会婷.河北省太行山区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J].河北农业科学,2016,20(02):101-104.
[76]陈曦.论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D].山东大学,2016.
[77]周一沁.西部人口、环境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性[J].生产力研究,2016,(05):106-108+140.
[78]李瑛珊.区域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耦合协调发展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6,36(09):248-252.
[79]王海刚,衡希,王永强,黄伟丽.西部地区传统产业生态化发展研究综述[J].生态经济,2016,32(05):121-126.
[80]闫寒.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填海造陆项目风险因素研究[D].天津大学,2016.
[81]杨宏林,王一金.能源替代、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J].系统工程,2016,34(03):74-79.
[82]李靓.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研究[A].今日财富杂志社.2016年第一届今日财富论坛论文集[C].今日财富杂志社:北京中外软信息技术研究院,2016:21-22.
[83]陈珍珍,郜赛亚.河北省环境与经济的相互关系研究[J].商,2016,(07):269.
[84]张亚娥.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分析[J].南方农业,2016,10(03):129-130.
[85]张国卿.环境约束下要素集聚对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生机制及协调路径[J].商业经济研究,2016,(02):184-186.
[86]罗辉.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经济可持续发展路径研究[D].云南大学,2015.
[87]崔志刚.浅析水资源的优化配置[J].能源与节能,2015,(10):86-87.
[88]李志青.城市经济的绿色发展[J].上海经济,2015,(10):62-65.
[89]龚俊朋.生态敏感区经济可持续发展框架和路径构建研究[J].生态经济,2015,31(10):166-169.
[90]李伟.SWOT视角下广东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5,36(10):115-117.
[91]张雷,盛况,华龙.多措施提升处置突发环境事件能力探讨[J].绿色科技,2015,(09):270-271.
[92]包阿古达木,杨新吉勒图,韩炜宏.产城一体化与环境污染——以通辽科尔沁工业园区为例[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1(05):67-70.
[93]马路阳,徐波,桑树高.西藏地区生态环境建设与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探究[J].赤子(上中旬),2015,(17):62.
[94]刘全龙.可持续发展观下生态环境保护路径[J].科技展望,2015,25(16):234.
[95]欧京琼.企业环境成本管理与控制研究[J].化工管理,2015,(16):187-188.
[96]陈学林.加强生态环境法律保护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J].现代经济信息,2015,(08):106.
[97]冯新新.长三角区域内城市竞争力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实证分析[D].上海师范大学,2015.
[98]郑国姣.低碳经济背景下现代企业的社会责任研究——基于环境资本依赖视角[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5,(03):56-59.
[99]潘恩阳.基于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环境税制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5.
[100]韩邦云.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视角下中小企业集群的生命周期[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1):78-82.
四、可持续发展的理论?
可持续发展理论(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ory)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以公平性、持续性、共同性为三大基本原则。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最终目的是达到共同、协调、公平、高效、多维的发展。
五、可持续发展对象?
目前,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尚处于探索阶段,主要有以下理论: (一)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是系统论: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环境巨系统,是人地关系系统及其可持续发展演化。
可持续发展最初源于系统论的思想,运用系统论思想看待区域或持续发展问题,才能使之得到较为完美的解答,
(二) 人地关系理论:人是地球这个自然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人与自然是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也是相互促进的。最近才真正提出天人合一理论,即自然系统与社会系统的联系和协调发展观点,才算较为科学、客观的认识了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人与自然环境系统间有自我组织和自我调节的功能,但其调节功能是有一定限度的,超出限度回使其恶性运行,系统发展难以持续。
(三) 生态系统理论:生态系统理论将人纳入生态系统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人类占据主导地位,但不能摆脱自然生态过程的制约。生态系统理论主要研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承载力、系统变化机制,保证持续农业、资源环境的持续利用、保护生态环境、生态恢复,创造良好生态环境。
六、可持续发展的结语?
实现人、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协调进展,是马克思主义的一贯思想。我国是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的国家,实施可持续进展战略更具有特别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要把掌握人口、节省资源、爱护环境放到重要位置,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力的进展相顺应,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
七、什么是“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人们当前需要而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之能力的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涵义深刻,内容丰富,但它的最基本要点是:
(1)人类追求健康而富有生产成果的生活权利,应当是和坚持与自然相和谐方式的统一,而不应当凭着人们手中的技术和投资,采取耗竭资源、破坏生态和污染环境的方式来追求这种发展权利的实现。
(2)当代人在创造与追求今世发展与消费的时候,应当承认并努力做到使自己的机会与后代人的机会相平等,不能允许当代人一味地、片面地、自私地为了追求今世的发展与消费,而毫不留情地剥夺了后代人本应合理享有的同等的发展与消费的机会。
八、2021可持续发展内容?
可持续发展涉及可持续经济、可持续生态和可持续社会三方面的协调统一,要求人类在发展中讲究经济效率、关注生态和谐和追求社会公平,最终达到人的全面发展。这表明,可持续发展虽然缘起于环境保护问题,但作为一个指导人类走向21世纪的发展理论,它已经超越了单纯的环境保护。它将环境问题与发展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已经成为一个有关社会经济发展的全面性战略。具体地说:
(1) 在经济可持续发展方面:可持续发展鼓励经济增长而不是以环境保护为名取消经济增长,因为经济发展是国家实力和社会财富的基础。但可持续发展不仅重视经济增长的数量,更追求经济发展的质量。可持续发展要求改变传统的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为特征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实施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以提高经济活动中的效益、节约资源和减少废物。从某种角度上,可以说集约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就是可持续发展在经济方面的体现。
(2)在生态可持续发展方面:可持续发展要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要与自然承载能力相协调。发展的同时必须保护和改善地球生态环境,保证以可持续的方式使用自然资源和环境成本,使人类的发展控制在地球承载能力之内。因此,可持续发展强调了发展是有限制的,没有限制就没有发展的持续。生态可持续发展同样强调环境保护,但不同于以往将环境保护与社会发展对立的做法,可持续发展要求通过转变发展模式,从人类发展的源头、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
(3)在社会可持续发展方面:可持续发展强调社会公平是环境保护得以实现的机制和目标。可持续发展指出世界各国的发展阶段可以不同,发展的具体目标也各不相同,但发展的本质应包括改善人类生活质量,提高人类健康水平,创造一个保障人们平等、自由、教育、人权和免受暴力的社会环境。这就是说,在人类可持续发展系统中,经济可持续是基础,生态可持续是条件,社会可持续才是目的。下一世纪人类应该共同追求的是以人为本位的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作为一个具有强大综合性和交叉性的研究领域,可持续发展涉及到众多的学科,可以有不同重点的展开。例如,生态学家着重从自然方面把握可持续发展,理解可持续发展是不超越环境系统更新能力的人类社会的发展;经济学家着重从经济方面把握可持续发展,理解可持续发展是在保持自然资源质量和其持久供应能力的前提下,使经济增长的净利益增加到最大限度;社会学家从社会角度把握可持续发展,理解可持续发展是在不超出维持生态系统涵容能力的情况下,尽可能地改善人类的生活品质;科技工作者则更多地从技术角度把握可持续发展,把可持续发展理解为是建立极少产生废料和污染物的绿色工艺或技术系统。
九、可持续发展目标分类?
答:可持续发展目标包括以下17个方面:
目标1:在世界各地消除一切形式的贫穷
目标2:消除饥饿,实现粮食安全,改善营养和促进可持续农业
目标3:让不同年龄段的所有的人过上健康的生活,提高他们的福祉
目标4:提供包容和公平的优质教育,让全民终身享有学习机会
目标5:实现性别平等,保障所有妇女和女孩的权利
目标6:为所有人提供水和环境卫生并对其进行可持续管理
目标7:每个人都能获得价廉、可靠和可持续的现代化能源
目标8:促进持久、包容性和可持续经济增长,促进充分的生产性就业,促进人人有体面工作
目标9:建造有抵御灾害能力的基础设施、促进具有包容性的可持续工业化,推动创新
目标10:减少国家内部和国家之间的不平等
目标11:建设包容、安全、有抵御灾害能力的可持续城市和人类社区
目标12:采用可持续的消费和生产模式
目标13:采取紧急行动应对气候变化及其影响
目标14:养护和可持续利用海洋和海洋资源以促进可持续发展
目标15:保护、恢复和促进可持续利用陆地生态系统,可持续地管理森林,防治荒漠化,制止和扭转土地退化,提高生物多样性
目标16:创建和平和包容的社会以促进可持续发展,让所有人都能诉诸司法,在各级建立有效、负责和包容的机构
目标17:加强执行手段,恢复可持续发展全球伙伴关系的活力。
十、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对工业文明进程进行反思的结果,是人类为了克服一系列环境、经济和社会问题,以及它们之间关系失衡所做出的理性选择。
其内涵有:
一.经济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观强调经济增长的必要性,只有通过经济增长才能提高当代人的福利水平,增强国家实力增加社会财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包括持续的工业发展和持续的农业发展。
二.社会可持续发展
社会可持续发展不等同于经济可持续发展。二者联系十分密切,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社会发展是经济发展的结果和目的。二者相互补充、相互协调发展,才能求得整个国家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全体公民过上美满、愉悦、幸福的生活。
三.生态可持续发展
良性循环发展,不断地产生着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是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