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循环农业有哪些好模式?

2024-09-28 08:13 来源:能进科技网

一、发展循环农业有哪些好模式?

蚯蚓是腐食性土壤动物, 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是属于 分解者,其分解作用仅次于土壤微生物。 蚯蚓作为分解者中的重要一员, 积极参与自然界的物质循环过程。 在农牧业生态系统中,有机体与环境的物质及能量紧密相连,相互作用,共同维持了物质与能量的循环,并使之处于平衡状态。 蚯蚓起到了农业循环经济中的主导作用,发挥着农牧业废弃物的资源化转化作用, 使农牧业在良性循环中为人类带来了更大的经济效益。

1蚯蚓养殖在农牧业循环经济中的作用

蚯蚓养殖生态系统作为农业循环经济系统的一个复合系统,它既具有一般系统所共有的整体性、有序性、平衡性等特征, 又具有其自身所固有的属性。 蚯蚓养殖作为农业循环经济的一 部分,有其独有的特点,蚯蚓养殖生态系统的优化设计具有自身的特点,它涉及农村经济、生态、社会等各个方面的综合的全方位的优化问题,并以生态、技术和经济系统的综合优化为重点。 同时,农牧业生态经济系统的演替进化过程具有阶段性,因而蚯蚓养殖生态系统的优化设计则具有动态性,也就是说,在某一个阶段或时期的最优设计, 不一定适合于下一个阶段或时期。 因而,对蚯蚓养殖生态系统的优化设计,要根据生态环境状况的变化情况、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及时调整结构。 另外,蚯蚓养殖生态系统的优化设计不是实现单一目标的优化,而是实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等多目标同时优化和协调。 正因如此,这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学科的协调与配合,要充分考虑其在农业循环经济中的特点。

2.1 统一性的特点

农业循环经济系统往往只是提供空间和环境或提供无生命 的原料,它可以脱离动植物的自然再生产来进行,因而多是无机物的再生产。 对蚯蚓养殖来说, 蚯蚓直接参与了农牧业生产过程,它的活动及其自然再生产是经济再生产得以进行的基础,而经济再生产的各个环节都依赖于蚯蚓养殖生态系统而存在,因而蚯蚓养殖是有机体的再生产。 在蚯蚓养殖生产过程中,养殖系统的各个要素表现为两重性:一方面,它们是系统的组成部分, 具有物流、能流转化循环、适应、变异等生态功能;另一方面,它们本身又都是农牧业资源,是农牧业经济系统的基本物质条件, 因此,在这个系统循环运转中,就使蚯蚓养殖的自然再生产与农 牧业的经济再生产构成统一的过程, 没有蚯蚓养殖的自然再生 产,也就没有农牧业的循环经济。 同时,农牧业生态系统中动植 物生长的结果,表现为农牧业经济系统的产品,因此,农牧业生 态系统中物质、能量转化效率的高低,就自然成为衡量农牧业经济产量高低的尺度, 也成为评价农牧业投入产出效益水平的指标内容。 在农牧业生态经济系统中,经济系统起主导作用。 人类 为了自身的发展,通过社会系统,借助技术手段组织经济系统的运行,影响、强化生态系统的运行,经过反馈,最终保证了社会经济系统的自身发展。 所以,农牧业生态经济系统是生态和经济高 度统一的整体。

2.2 开放性的特点

农牧业生态经济系统是一个开放系统,农牧业生态系统、农 牧业经济系统、农牧业社会系统等各个子系统之间存在着能流、 物流、价值流和信息流的交换,这也是农牧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发 展的客观要求。 在能量转换方面,除了自然能的输入与自然生物 能量消耗以外, 在农牧业生态经济系统中还要不断地补给必要 的人工能量(化肥、农药、杀虫剂等)以弥补自然能量的不足,从而 有效地提高能量转化效率。 在物质循环方面,人类进行农牧业生 产的目的就是要从农牧业生态系统中获得大量的畜产品,为此, 必须有相应的物质投入以维持系统的动态平衡。 此外,为了满足 人类对畜产品日益增长的需要,就要求有更多的能量、物质、资 金、劳动力与技术、管理投入于农牧业生态系统。 随着农牧业生 产的不断发展,其对外开放的特征愈加明显,并通过开放从外界 获得发展动力,增加系统的应变能力。 在重视生态良性循环的同 时,更要把经济系统良性循环放在首位。 实践证明,蚯蚓养殖农牧业生态系统的子系统,维系着生态经济系统,没有经济上的良 性循环,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也难以实现。

2.3 复杂性的特点

农牧业生态经济系统是由多种要素、多种过程和多种耦合 关系构成的复合体。 它由农牧业生态系统、农牧业经济系统、农 牧业技术系统、农牧业管理系统等若干个子系统组成,同时,各 个子系统又有若干个更小的子系统组成。 蚯蚓养殖作为诸多子 系统的一部分,其中系统和要素的数量、发生作用的时间序列、 影响强度和作用效果以及其间的耦合关系都处于不断变动之 中,而且系统变动的因果关系表现的十分复杂。 同时,蚯蚓养殖 系统各因素的变化及其作用效果也并不是单方面的, 它们之间 具有叠加效应,往往会出现“蝴蝶效应”。21 世纪科学技术特别是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农牧业系统将会与更多的学科实现交融, 从深度与广度上将极大地推进农牧业科学的更新与拓展, 从而使农牧业生态经济系统更具复杂性。 从农牧业生产的角度来剖 析,要使农牧业生产顺利进行,农牧业生态经济系统必须具备以 下八大基本要素:生物资源(植物、动物、微生物)、非生物资源 (光、热、水、土、气)、劳动力、资金、物资、技术、管理信息、市场信 息。 它们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缺一不可地组合在一起。 任何一个 要素的缺少或在量上的短缺都会使农牧业生产无法进行或出现 停滞、萎缩。

2.4 目标性的特点

农牧业生态经济系统的目标性是由农牧业的自然特性和 农牧业的社会属性所决定的。 其总目标是为了满足人类不断增 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 蚯蚓养殖生态系统也有其所追求的 目标。 目标间是互相依存、互相影响,又时而互相矛盾,反映了自 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之间、 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之间的既对 立又统一的关系。 农牧业生态经济系统必须协调各子系统的关 系,提高整个系统的稳定性,使整个系统处于最优化状态,实现 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有效统一,推动农牧业和农村 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4.1 宏观上要使国家能利用现有资源以最少的投资得到 量多、质优价廉、品种多样的畜产品及其加工品,以最大限度地 满足人类基本需要和工业、外贸需要。 蚯蚓养殖就是利用农业废 弃物生产人们所需的产品,并使废弃物资料化。

2.4.2 微观上要使生产者通过开发现有的农牧业自然资源, 以最少的投资获得最大的产出,得到最大限度的经济效益,从而 不断提高人类的物质和文化水平, 实现农牧业和农村经济的发 展。

2.4.3 生态上要建立高效率的物质循环、 能量转化系统,充 分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同时,不断改善农牧业生态环境,创造 更高级的生态平衡关系,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自然力,保护自然 资源,使其最大限度地增殖,以达到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支撑 农牧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5 可控性的特点

农牧业生态经济系统内各个要素按照不同的质和不同的 量组合起来, 就会形成一个具有不同的内部比例关系的农牧业 经济结构。 不同的组合,会产生截然不同的生态经济效果。 因此, 对生态经济系统的控制过程,就是将各个要素重新组合的过程。也正是农牧业内部各要素间多变量、不确定的相关性,决定了农 牧业生态经济系统的可控性。 蚯蚓养殖生态系统作为一个复杂 的和高度开放的系统,不仅要受生态规律的制约,而且更多地受 人类经济活动的影响。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该系统影响 的范围越来越广、程度越来越深,对系统的控制能力越来越强。 从农牧业的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进程来看, 人类对农牧业生态经 济系统的控制和影响经历了一个由不自觉到自觉的过程, 大致 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适应自然的干预阶段,以刀耕火种,逐水 草而牧的原始农牧业为特征;二是有目的地、大规模掠夺阶段, 以资本主义早期农牧业为特征;三是人工控制利用阶段,以现代 农牧业为特征。 这其中又经历了“石油农牧业”阶段,经过“绿色 革命”,又提出了“生态农牧业”。 这表明人类对农牧业生态经济 系统的控制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即自觉的科学的阶段。 可 见, 农牧业生态经济系统由自我维持系统到自我发展的转变过 程,正是人类对其控制能力不断增强的过程,也是农牧业生态经 济系统结构不断优化的过程。

2.6 差异性的特点 不同的区域或同一区域的不同时期内,农牧业生态经济系 统的各个要素都存在着无穷尽的变异, 从而表现出时空上的差 异性。另外,同一类型的地区(如农村牧业区、草原牧业区、城乡交 错区)的农牧业发展就其本质和规律性运动而言,常常有共同之 处。 蚯蚓养殖也是如此,受区域、区域的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影 响。

3 小结

蚯蚓养殖生态系统是一个生态经济复合体,系统的结构和 功能取决于人类的干预方式和程度, 同时它又直接影响目标的 实现程度。 蚯蚓养殖生态系统的优化设计的目的在于优化系统 结构,使组成要素实现最优化配置,完善系统功能,对系统进行 宏观控制、微观协调,实现其良性循环。 也就是遵循系统学的观 点,将蚯蚓养殖生产作为一个生态经济复合系统,以生态学、经 济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为指导, 根据农牧业生态系统和农牧业 经济系统之间的耦合关系和内部作用机制,多学科交叉、联合, 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对农牧业经济系统的组成、结构、布局和 配置进行最优化设计,促进人类、生物和自然环境之间,生态系 统和经济系统之间关系的协调发展, 以满足社会不断增长的对 农副产品的需要,同时改善农牧业生态环境,实现农牧业和农村 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生态系统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二、循环农业生态模式案例?

日本爱东町地区的循环农业。油菜生产,一方面,油菜籽利用后遗留的油渣可以通过堆肥或饲料化处理得到优 质的有机肥料或饲料;另一方面,回收废弃食用油,再加工处理成生物燃油。

爱东町地区循环农业有效促进了资源在农 业经济系统中的高效再生,减少了外部资源投入和农业废弃物排放,实现了资源合理循环再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符合 循环经济的基本原则。 

三、智慧农业商业模式?

以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农业为主要目标,以农业信息技术应用为核心,大力推进物联网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全面推进“互联网+”与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融合发展,培育农业发展新动能新业态,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致富。

四、采用循环农业生产模式

<p>循环农业生产模式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方式,强调资源的有效利用,环境的保护和农业的生态平衡。这种模式的采用有助于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以及农民的收入水平,并且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p> <h2>循环农业生产模式的特点</h2> <p>循环农业生产模式的核心思想是将农业与生态系统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相互促进的循环系统。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特点:</p> <ul> <li><strong>资源循环利用</strong>:循环农业生产模式通过合理利用农业废弃物和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废弃物可以作为有机肥料来改善土壤质量,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同时,副产品也可以用来作为饲料,提供动物的营养需求。这样,不仅减少了农业对化肥和农药的依赖,还减少了废物的排放,达到了可持续发展的目标。</li> <li><strong>生态平衡</strong>:循环农业生产模式注重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例如,在农田中设置湿地和湖泊作为鸟类的栖息地,可以有效地控制害虫的数量,减少对农作物的损害。同时,保护生态系统中的多样性也有助于提高农作物的抗病能力和适应性。</li> <li><strong>生物多样性保护</strong>:循环农业生产模式通过增加农田周围的生态景观,如种植花卉和树木,来吸引昆虫和鸟类等生物,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这些昆虫和鸟类可以控制农田的害虫,减少农药的使用。同时,它们的存在也可以提高农田的美观度,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消费者。</li> <li><strong>健康食品生产</strong>:循环农业生产模式注重生产健康、无污染的食品。通过减少对化肥、农药和抗生素的使用,农产品的质量可以得到保障。同时,循环农业生产模式也可以种植有机农作物和果树,提供更多的有机食品选择。这对于人们的健康,尤其是儿童和老人的健康非常重要。</li> </ul> <h2>循环农业生产模式的应用</h2> <p>循环农业生产模式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许多国家都意识到了循环农业生产模式的重要性,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来推广和应用这种模式。以下是一些成功的应用案例:</p> <h3><strong>1. 日本的稻作循环农业</strong></h3> <p>日本是一个稻作大国,长期以来一直致力于发展稻作循环农业。他们开发了一种叫做“水稻鱼菜共生系统”的循环农业模式。这种模式将稻田、鱼塘和蔬菜种植区结合起来,形成了一个相互依赖的循环系统。</p> <p>稻田中的稻草和稻米秆可以作为饲料喂养鱼类,而鱼类的排泄物可以作为稻田中的有机肥料。在稻田周围种植蔬菜,可以吸收稻田中的营养物质,减少农药的使用。这种循环农业模式提高了农田的产量和质量,减少了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同时提供了更多的鱼和蔬菜供应。</p> <h3><strong>2. 荷兰的温室循环农业</strong></h3> <p>荷兰是欧洲蔬菜生产的重要国家之一,他们面临着有限的土地资源和严格的环境要求。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荷兰采用了温室循环农业模式。</p> <p>在荷兰,温室内的农作物种植是一个封闭的循环系统。温室中的废弃物和排泄物被收集并转化为有机肥料,用于供应植物的养分需求。水的使用也进行了优化,通过循环使用和再利用,减少了对水资源的消耗。同时,温室中的气候条件可以更好地控制,提高了植物的生长速度和产量。这种温室循环农业模式使荷兰成为了高效、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国家。</p> <h2>总结</h2> <p>循环农业生产模式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方式,它注重资源的循环利用,环境的保护和农业的生态平衡。通过应用循环农业生产模式,农业生产可以更加高效、经济和环保。此外,循环农业生产模式也能够提供健康和无污染的食品,对人们的健康至关重要。因此,各国应该进一步推广和应用循环农业生产模式,以实现可持续农业的发展。</p>

五、农业生产循环模式特点

农业生产是人类社会的基础产业之一,其发展对于保障粮食安全和推动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环境问题和资源短缺的日益突出,农业生产循环模式成为了关注的焦点。

农业生产循环模式特点

1. 自然循环与人工循环相结合

农业生产循环模式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自然循环与人工循环相结合。传统农业生产中,通过自然循环利用土地的营养物质进行农作物生长。而在现代农业中,人们通过人工循环,例如施肥、灌溉等手段,使得农作物能够更好地吸收养分并提高产量。

2. 农副产品的综合利用

农业生产循环模式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农副产品的综合利用。传统农业中,很多农副产品常常被浪费或处理不当,导致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而在农业生产循环模式中,人们充分利用农副产品,例如农作物秸秆、粪便等,用于生产肥料、饲料、能源等,在减少浪费的同时,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3. 生态农业的推广应用

随着环境意识的增强和对食品安全的追求,生态农业逐渐成为农业生产循环模式的重要方向。生态农业注重生态环境与农业生产的有机结合,通过合理的耕作方式、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措施,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它不仅可以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降低环境污染,还能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4. 循环农业技术的应用

在现代农业生产循环模式中,循环农业技术的应用起到了关键作用。循环农业技术包括有机肥料的利用、水肥一体化技术、温室种植技术等。这些技术可以提高农作物的品质和产量,减少对土地和水资源的消耗,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农业生产循环模式的意义

农业生产循环模式的推广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1. 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

农业生产循环模式通过综合利用农副产品、循环农业技术的应用等方式,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这不仅可以减少资源的浪费,也能够缓解资源短缺的问题,提高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

2. 环境污染的减少

农业生产循环模式的推广应用可以减少农药、化肥等化学物质的使用,降低环境污染的风险。通过采用有机肥料、生态农业等方式,可以保护土壤的生态系统,减少土地退化的风险,维护生态平衡。

3. 农产品质量的提高

农业生产循环模式注重优质农产品的生产,通过循环农业技术的应用和合理的耕作方式,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这能够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农产品的需求,促进农业产业的升级。

4. 农村经济的发展

农业生产循环模式的推广应用不仅可以促进农产品质量的提高,也能够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通过农副产品的综合利用,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增加农民的收入。同时,农村经济的发展也能够促进农村地区的城乡一体化进程。

结语

农业生产循环模式的推广应用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它能够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的风险,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各级政府和农业部门应加大对农业生产循环模式的支持力度,通过政策引导和技术支持,推动农业生产模式的转变,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六、循环农业生产模式图

循环农业生产模式图

循环农业是一种通过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实现可持续农业发展的生产模式。它不仅可以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还能保护自然资源并减轻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循环农业生产模式图提供了一个视觉化的理解方式,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这个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模式。

循环农业的定义

循环农业是一种尽量减少资源消耗和排放物产生的农业生产模式。它通过最大限度地利用和重复利用资源,实现农业生产的高效性和可持续性。循环农业关注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减少废弃物和农业活动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在循环农业中,关键概念是资源的重新利用和循环利用。通过合理利用农业废弃物和副产品,以及增加有机物质的循环利用,循环农业可以减少化学肥料和农药的使用。同时,它也鼓励农民采用生物技术和可再生能源等新技术,以最大限度地改善农业生产的效率。

循环农业生产模式图

循环农业生产模式图是一个以图表形式展示循环农业核心概念和关键步骤的工具。它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循环农业的原理和实践,并为农民、农业从业者和政策制定者提供指导和参考。

循环农业生产模式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 资源利用:这部分展示了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和重复利用农业资源。它包括农业废物的回收利用、循环利用有机物质和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等关键步骤。
  2. 能源利用:这部分介绍了循环农业中的可再生能源利用和生物能源的产生。通过利用可再生能源,循环农业可以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降低能源成本,减少环境污染。
  3. 生物多样性保护:这部分强调了循环农业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维护。通过采用有机农业和自然农法,循环农业可以减少对生态系统的损害,保护生物多样性。
  4. 循环农业技术:这部分介绍了循环农业中的一些关键技术和创新,例如有机农业、生物技术和精确农业等。这些技术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并减少资源的消耗和浪费。
  5. 可持续发展:这部分讨论了循环农业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通过减少资源的浪费和环境污染,循环农业可以实现农业的可持续性,为未来的农业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通过循环农业生产模式图,人们可以清晰地了解循环农业的核心理念和实践步骤。它不仅能提供可视化的信息,还能激发人们对可持续农业发展的兴趣和行动。

循环农业的价值和意义

循环农业作为一种可持续的农业生产模式,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首先,循环农业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通过循环利用农业废弃物和有机物质,它能够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降低土壤和水体的污染。这对保护土壤和水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循环农业可以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通过合理利用资源和技术创新,循环农业可以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降低生产成本和风险。这对于农民的收入增加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

最后,循环农业对于推动可持续发展和实现气候变化目标也具有重要作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保护生物多样性,推动绿色发展,是循环农业的重要目标之一。它可以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做出有力贡献。

结论

通过循环农业生产模式图,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循环农业的核心概念和实践步骤。循环农业作为一种可持续农业发展模式,不仅可以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还能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它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和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应该积极推广和应用循环农业,为农业发展和环境保护做出贡献。

七、循环农业生产模式意义

循环农业生产模式意义

循环农业生产模式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模式,正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热门话题。这种生产模式的意义不仅体现在经济、环境和社会三个方面,更是对未来农业发展的一种探索和尝试。

经济意义

循环农业生产模式在经济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首先,通过合理的资源利用,降低了农业生产的成本,提高了农产品的竞争力。例如,通过循环利用有机废弃物作为肥料,不仅减少了投入成本,还改善了土壤质量,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此外,循环农业生产还能够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通过开展农产品的加工、包装和销售等环节,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吸引了更多城市消费者的关注。这不仅带动了农村就业的增加,还提升了农民的收入水平,促进了农村地区的经济繁荣。

环境意义

循环农业生产模式对环境具有显著意义。一方面,通过减少化肥、农药等的使用,有效避免了农药残留对土壤和水源的污染,保护了生态环境的健康和稳定。

另一方面,循环农业生产模式能够有效减少环境污染物的排放。在这种模式下,农作物种植与养殖业相结合,通过动植物的循环作用,实现了农家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通过科学合理的循环利用,减少了废弃物的处理成本,降低了环境污染的风险。

社会意义

循环农业生产模式在社会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该模式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改善农村劳动力就业状况。循环农业涉及到农作物种植、养殖、加工和销售等多个环节,为农民提供了多样化的就业机会,有效缓解了农村就业压力。

另一方面,循环农业生产模式对于传统农业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传统农业知识和现代科技的结合,循环农业生产模式推动了传统农业的优化和升级,为传统农业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提供了新的途径。

对未来农业发展的探索

循环农业生产模式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模式,对未来农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探索意义。一方面,它为解决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等问题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案。随着人口的增加和资源的有限性,传统农业模式面临着许多困境。而循环农业生产模式通过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减少环境的负荷,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

另一方面,循环农业生产模式还通过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为农业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例如,通过智能农业技术的应用,能够提高农业生产的精准度和效率,实现更高质量的农产品产出。同时,循环农业生产模式还需要农民加强管理能力和技术水平,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综上所述,循环农业生产模式具有重要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意义,对未来农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探索作用。在推进可持续发展和构建美丽乡村的道路上,循环农业生产模式必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八、常见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一、物质再利用模式

通过农业废弃物多级循环利用,将上一产业的废弃物或副产品作为下一产业的原材料。如沼气、畜禽粪便等的利用。

1.沼气综合利用。以沼气为纽带,将畜禽养殖场排泄物、农作物秸秆、农村生活污水等作为沼气基料处理,产生的沼气作为燃料,沼液、沼渣作为有机肥。结合测土配方施肥、标准农田地力培肥、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无公害农产品等工作,探索“一气两沼”综合利用模式。开展沼渣、沼液生态循环利用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推行“猪-沼-果(菜、粮、桑、林)”等循环模式,形成上联养殖业、下联种植业的生态循环农业新格局。

2.畜禽粪便收集处理和有机肥加工利用。设施完善的畜禽粪便收集处理中心,规范运作和户集、村运、片收的收集机制,畜粪收集率及综合利用率提高到95%以上。

二、以秸秆为纽带的循环模式

秸秆还田模式的推广,能有效实现减少焚烧排放、增加农田肥力的生态循环目标。除此之为,以秸秆为纽带的农业循环模式还有多种,如围绕秸秆饲料、燃料、基料综合利用,构建“秸秆-基料-食用菌”、“秸秆-成型燃料-燃料-农户”、“秸秆-青贮饲料-养殖业”产业链。

通过农业基础设施的完善,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环境;实行农牧结合、种养结合,使农业废弃物得到资源化循环利用,消除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改善了土地质量和水环境质量。对促进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和推进“五水共治”、美化农村环境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该模式可实现秸秆资源化逐级利用和污染物零排放、使秸秆废物资源得到合理有效利用,解决秸秆任意丢弃焚烧带来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问题,同时获得有机肥料、清洁能源、生物基料。

案例1:日本爱东町地区的循环农业

油菜生产,一方面,油菜籽利用后遗留的油渣可以通过堆肥或饲料化处理得到优质的有机肥料或饲料;另一方面,回收废弃食用油,再加工处理成生物燃油。爱东町地区循环农业有效促进了资源在农业经济系统中的高效再生,减少了外部资源投入和农业废弃物排放,实现了资源合理循环再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符合循环经济的基本原则。

案例2:德国的“绿色能源”农业

20世纪90年代初,德国科学家发现可从一些农产品中提取矿物能源和化工原料替代品,实现农产品的循环再利用,这些生物质能源和原料是绿色无污染的,德国联邦政府开始重视发展此类经济作物。德国科学家对甜菜、马铃薯、油菜、玉米等进行定向选育,从中制取乙醇、甲烷,成功地研制出绿色能源;从菊芋植物中制取酒精;从羽豆中提取生物碱。油菜籽是德国目前最重要的能源作物,不仅可用作化工原料,还可提炼植物柴油,代替矿物柴油用作动力燃料。

三、减量化模式

规范使用化肥、农药、兽药、饲料及其添加剂,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治等技术,提高化肥农药利用率。

案例3:美国的精准农业

精准农业也称精确(细)农业,追求以最少的投入获得优质的高产出和高效益。指导思想是按田间每一操作单元的具体条件,精准地管理土壤和各项作物,最大限度地优化使用农业投入(如化肥、农药、水、种子等)以获取最高产量和经济效益,减少使用化学物质,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精准农业是“减量化”的循环农业。美国是世界上实施精准农业最早的国家之一,1990年后,美国将GPS系统技术应用到农业生产领域,明尼苏达州农场进行了精确农业技术试验,用GPS指导施肥的作物产量比传统平衡施肥作物产量提高30%左右。试验成功后,小麦、玉米、大豆等作物的生产管理都开始应用精确农业技术。20世纪90年代中期,精准农业在美国的发展速度相当迅速,到1996年,安装有产量监测器的收获机的数量增长到9000台。

案例4:以色列节水农业

为了保持区域水环境和生态的持续稳定, 以色列的循环农业突出体现为完善的节水农业体系。喷灌、滴灌、微喷灌和微滴灌等技术在以色列普遍使用,80%以上的农田灌溉应用滴灌,10%为微喷,5%为移动喷灌,完全取代了传统的沟渠漫灌方式。成效最大的是农业滴灌技术:一是水可直接输送到农作物根部,比喷灌节水20%;二是在坡度较大的耕地应用滴灌不会加剧水土流失;三是经污水处理后的净化水(比淡水含盐浓度高)用于滴灌不会造成土壤盐碱化。滴灌技术比传统的灌溉方式节约用水和节省肥料30%以上,而且有利于循环利用废污水。

为开辟水源,以色列加大了对污水处理和循环使用的投入。以色列规划农业灌溉全部使用污水再处理后的循环水。目前,该国已将80%的城市污水处理循环使用,主要用于农业生产,占农业用水的20%。经处理后的污水除用于农业灌溉外,还重输回蓄水层。

四、资源化模式

案例5:日本菱镇的循环农业

菱镇是发展循环农业较早且较成功的地区,是将农业生产和生活中的废弃物转化为有机肥,发展废弃物资源化的循环农业模式。1988年该镇通过了《发展自然农业条例》,规定农业生产中禁止使用农药、化肥和其他非有机肥料,生产的农产品需是无化肥、无农药添加残留、无公害的有机农产品。此后,菱镇将小规模下水道污泥、家禽粪便以及企业的有机废物作为原料投入到发酵设备,产生的甲烷气体用于发电,剩余的半固体废渣进行固液分离,固态成分用于堆肥和干燥,液态成分处理后再次利用或者排放(排放时已基本对环境无害),实现了废物的高度资源化和无害化。此外,菱镇对厨房垃圾进行统一收集和处理,制成有机肥。

案例6:英国的“永久农业”

“永久农业”是循环经济中废物资源化的一种重要形式,特点是在节约资源和不破坏环境的基础上,通过元素的有效配置达到有利关系的最大化。种植者们循环利用各种资源,节省能源,如用香烟头来收集雨水、变粪便为有机肥料、实行秸秆还田。“永久农业”寻求尽可能节约使用土地的资源,强调使用多年生植物;鼓励使用自我调节系统。耕种土地时,通过多种类种植和绿色护盖等技术来保养土地,监控当地环境,构建绿色发展规划。“永久农业”不使用人造化肥和杀虫剂,通过种植多样性的植物以及促使食肉动物进入生态系统来阻止害虫, 例如,豆类植物苜蓿,能够释放氮气,可使害虫迷失方向。

五、生态产业园模式

循环农业的尺度有部门、区域、社会3个层次:部门层次主要指以一个企业或一个农户为循环单元;社会层次意味着“循环型农村”;区域尺度是按照生态学的原理,通过企业间的物质、能量、信息集成,形成以龙头企业为带动,园内包含若干个中小企业和农户的生态产业园,菲律宾玛雅农场是一个成功的生态产业园典范。

案例7:菲律宾的生态产业园模式

菲律宾玛雅农场最初只是一个面粉厂,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 经过10年建设,形成了一个农林牧副渔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面粉厂产生大量麸皮,为了不浪费麸皮,建立了养殖场和鱼塘;为了增加收入,又建立了肉食加工和罐头制造厂,对畜产品和水产品进行深加工。到1981年,农场拥有36公顷的稻田和经济林,饲养2.5万头猪、70头牛和1万只鸭。为了控制畜禽粪肥污染、循环利用加工厂的废弃物,农场建立起十几个沼气车间,每天生产沼气十几万立方米,能满足农场生产和家庭生活所需的能源。从产气后的沼渣中,还可回收一些牲畜饲料,其余用做有机肥料。产气后的沼液经处理后,送入水塘养鱼养鸭,最后再取塘水、塘泥用来肥田。农田生产的粮食又送面粉厂加工,进入下一次循环。玛雅农场不用从外部购买原料、燃料、肥料,却能保持高额利润,而且没有废气、废水和废渣的污染,充分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利用。

这是以农业资源为基础,以文化为灵魂,以创意为手段,以产业融合为途径,通过农业与文化的融合、产品与艺术的结合、生产与是生活的结合,将传统农业的第一产业业态升华为一二三产业高度融合的新型业态,拓展农业功能,将以生产功能为主的传统农业转化为兼具生产、生活和文化功能的综合性产业。

该模式还推动了当地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提升了当地旅游产业的整体实力,促进当地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如当下正流行的乡村游、休闲农业游、农庄、民宿等。

九、五种农业循环种养模式?

循环农业模式形成生产因素互为条件、互为利用和循环永续的机制和封闭或半封闭生物链循环系统,整个生产过程做到了废弃物的减量化排放、甚至是零排放和资源再利用,大幅降低农药、兽药、化肥及煤炭等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量,从而形成清洁生产、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生产格局。

1、种养加功能复合模式

以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为核心的种、养、加功能复合循环农业经济模式。

2、立体复合循环模式

 典型:鱼-桑-鸡模式

3、以秸秆为纽带的循环模式

 典型:兔-蚯蚓-鸡(猪)循环养殖

4、以畜禽粪便为纽带的循环模式

    典型:家畜-沼气-食用菌-蚯蚓-鸡-猪-鱼模式

5、创意农业循环经济模式

    典型:农牧林—生态农庄

十、智慧农业公司的盈利模式?

以下是我的回答,智慧农业公司的盈利模式主要依赖于提供智能化的农业解决方案,包括智能种植、智能养殖和智能农机等服务。此外,智慧农业公司还可以通过提供农业咨询服务、农业保险服务、农产品电商平台等增值服务来获得收入。同时,政府补贴和项目合作也是智慧农业公司的重要收入来源之一。

相关文章

  • 十四五推进农业现代化新举措?
    十四五推进农业现代化新举措?

    十四五” 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 主要任务 如何确保目标实现?《规划》布局了13项重点工作: 01 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在全市范...

    2024-06-15
  • 农业化智能的特征?
    农业化智能的特征?

    1、高精确性 智慧农业是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对农业资源最大节约的使用。与传统粗放型的农业生产不同,智慧农业具有极高的精确性,它可以通过对土壤、空...

    2024-06-15
  • 智慧农业的特点是什么?
    智慧农业的特点是什么?

    智慧农业的四大特征是高精确性、高效率、可追溯性和可复制性。 智慧农业是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对农业资源最大节约的使用。与传统粗放型的农业生产不...

    2024-06-15
  • 智慧农业和数字乡村的概念?
    智慧农业和数字乡村的概念?

    答数字农业与智慧农业的概念是: 智慧农业是农业中的智慧经济,或智慧经济形态在农业中的具体表现。智慧农业是智慧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发展中...

    2024-06-15
  • 智慧农业项目有哪些?
    智慧农业项目有哪些?

    智慧农业项目有:植物无人机保护、智能化农场、农业的AI技术、节水型农业、农业大数据技术。 植物无人机保护:植物保护无人机又称无人飞行器,是农...

    2024-06-15